全球学术论文编校服务专家

服务全球193个国家

客服1:1772389736 客服2:123860832 NativeEE_China publish@nativeee.com
010-64125081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学术指导Academic guidanc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指导 > 新闻资讯

2016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生命科学部

2016年01月09日  阅读数2139

生命科学部

    生命科学部资助范围包括生物学、农业科学和基础医学,涉及资源、环境与生态、 人口与健康等领域。近年来,经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 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逐 渐增多,研究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2015 年度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共接收申请 10 777 项,受理 10 562 项,包括小额探索项目在内共资助 2 665  项,资助率为 24.73%,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 61.78  万元/项。其中四年期的面上项目共计资助 2 545 项,资助率为 23.62%,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 63.51 万元/项。今后,生命科学部将在面上项目的资助中更加强调根据项目的研 究水平和实际需求拉开资助档次,在资助强度上不平均分配。同时也希望各依托单位 能够关注申请项目的研究水平,提高申请项目的质量。2016 年度预计面上项目直接费 用资助强度与 2015 年度持平,请申请人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客观、实事求是地 申请研究资金。申请书资金预算表要尽可能详细地列出各项费用,必要时可单列一页 补充说明预算以供专家评审和确定资助资金时使用。对于研究基础尚薄弱、探索性较 强的申请项目,建议申请较低强度的资金资助。对于工作基础较好,在以往的研究中 有突出进展,确实需要高强度资助来进行深入研究的,可根据需要申请较高强度的资 金资助。
    生命科学部一直坚持积极鼓励开展具有创新性学术思想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尤其是对原创性的、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申请项目,或是在长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新假说和学科交叉的申请项目给予特别的重视。今后生命科学部将继续关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和新兴领域,注重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继续鼓励细胞、 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相关的基础研究,积极支持涉及人体生理、生化、 免疫、生殖、发育、衰老、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申请。鼓励以疾病为模型针 对生命科学领域共性和基础性的科学问题开展的研究。重视农业和环境生态学领域的重 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生命科学部鼓励科学家长期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性、原创性的研究工作,对 高质量完成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所申请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资助。此外, 针对近年来科学基金申请及评审中发现的问题,生命科学部特别提醒申请人在撰写申请 书时注意以下几点:
    (1)在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指南的科学处及学科部分,具体说明了学科资助范围 和不予受理的范围,请申请人认真阅读申请项目拟申报学科的项目指南。需要强调 的是:在面上项目指南中学科提出的不予受理范围也适用于在该学科申请的其他各 类项目。
    (2)对于涉及伦理学的研究项目,要求申请人在申请书中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 单位伦理委员会的纸质证明,并作为附件上传电子版。
    (3)对于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操作的研究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在具备相应的生物安全条件下方可申请。
    (4)申请书中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签字要求用工整字体书写,每位主要参与者的印 刷体姓名要与手写签名使用同一种语言并要求一致,科学部不认可与印刷体不一致或无 法辨认的“个性签名”及分别使用不同语言的签名。
    (5)项目资金填写以万元为单位,由于错误填写(如小数点错位等)造成申请资金 数额巨大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6)请严格按照指南申请须知的要求填写资助期限;申请书中所列研究计划要与资助期限一致,否则将不予受理。 请申请人按照本《指南》和申请书填写要求撰写申请书,凡未按要求撰写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 2015 年度资助情况一览表
金额单位:万元
 
科学处 资助项数 直接费用 资助率(%)++
一处 微生物学 167+7*00 10 599+175* 0 25.66
植物学 187+7*00 11 881+175* 0 25.80
二处 生态学 163+7*00 10 381+175* 0 25.07
林学 167+7*00 10 616+175* 0 23.45
 
三处
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44+3*00 9 138+75* 00 31.89
免疫学 71+4*00 4 526+100* 0 30.49
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学 86+8*00 5 467+200* 0 26.18
 
四处
神经科学 77+4*00 4 906+100* 0 29.35
心理学 46+4*00 2 940+100* 0 24.04
生理学与整合生物学 79+4*00 4 988+100* 0 32.68
 
五处
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 125+6*00 7 925+150* 0 25.74
细胞生物学 101+5*00 6 419+125* 0 34.98
发育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 72+4*00 4 596+100* 0 29.80
六处 农学基础与作物学 197+8*00 12 478+200* 0 21.44
食品科学 174+8*00 11 025+200* 0 17.98
七处 植物保护学 126+6*00 8 021+150* 0 21.75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 135+6*00 8 589+150* 0 21.83
 
 
八处
动物学 133+5*00 8 446+125* 0 31.80
畜牧学与草地科学 112+6*00 7 115+150* 0 23.74
兽医学 114+6*00 7 222+150* 0 21.66
水产学 69+5*00 4 362+125* 0 21.14
合计 2545+120* 161 640+3 000* 24.73
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万元/项) 61.78(63.51**)
*为小额探索项目
**为不含小额探索项目的面上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
++为包括小额探索项目在内的资助率
 

生命科学一处

    生命科学一处的资助范围包括微生物学和植物学两个学科。

微生物学学科

    微生物学学科资助以真菌、细菌、古菌、病毒和朊病毒等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基础 研究项目,主要资助范围包括:微生物资源与分类、微生物起源与进化、微生物群体行 为、微生物代谢与生理生化、微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微生物与环 境(包括宿主)的互作、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等。
    近年来微生物学各分支学科间的发展极不平衡,以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螺旋体、噬菌体、朊病毒、动物病原真菌等为研究对象的科研队伍亟待充实和加强,学 科鼓励科学家在上述领域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并在资助工作中予以倾斜。
    2016 年度本学科将继续对“微生物分类学”研究领域进行倾斜资助,以加强分类 学青年人才的培养,鼓励使用全基因组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结合传统方法完善分类系统。
    本学科鼓励针对微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探索,特别鼓励微生物学 家与物理学、化学、信息学等领域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鼓励开展微生物单细胞、微 生物共感染及混合感染、微生物表观遗传学、合成生物学及化学生物学的研究;鼓励针 对病原微生物和海洋微生物的基础科学研究;鼓励利用微生物为模式材料对生命科学的 基础及前沿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

植物学学科

    植物学学科资助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研究项目,包括植物结构生物学、植物系 统分类(含区系地理学)、植物进化生物学、古植物学、植物生理与生化、植物形态发 生、植物生殖生物学、植物化学与天然产物化学、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资源植物学(含 经济植物学)、水生/海洋植物学、民族植物学、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植物次生代谢、 植物营养与物质代谢、植物种质(含种质保存和种质创新)以及与植物学研究相关的新 技术与新方法探讨等。
从近年来植物学学科接收与资助项目情况看,植物学各分支学科间的发展不平衡, 植物系统发育、植物激素和生长发育、抗性生理等方面的申请数量相对较多,研究水平 相对较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创新性,重视交叉,关注新技术在该 领域的应用。呼吸作用、古植物学、生物固氮、矿质元素与代谢、有机物合成与运输、 植物引种驯化、植物种质和水生/海洋植物与资源等研究领域申请数量相对较少,本学科 鼓励有相关基础的研究人员在上述领域进行申请。鼓励申请人在植物系统生物学、植物 向性生物学、野生植物种子生物学、入侵植物生物学、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重要性 状的分子基础、植物与共生/寄生生物的相互作用、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领域和方向 开展研究。
    2016 年度本学科将继续加强对植物经典分类项目的倾斜支持,尤其加强对分类 学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申请人开展世界性的科属修订、关键地区和特殊生境 植物资源的研究。此外,资源植物学的研究相对薄弱,鼓励申请人开展多学科的综 合研究,关注引种和植物种质保护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促进我国植物资源的有 效保护和利用。
本学科积极鼓励植物学与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地学以及生态学、遗传学、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仿生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 科的交叉。鼓励发展植物学研究的新仪器、新技术和新方法,如新的检测技术、高通量 筛选技术、先进的成像技术、高效的分析技术等。鼓励申请人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研究基 础提出独特的科学问题。鼓励发展一些进化位置重要的新模式植物,探索特殊的生物学现象。为了充分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养,鼓励边远地区和科技不发达地区的申请人与相关优势单位和群体开展合作研究。
 

生命科学二处

    生命科学二处的资助范围包括生态学和林学两个学科。

生态学学科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对于解决我国日 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学学科资助范围包括分子与进化生态学、 行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与区域生 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土壤生态学、保护生物学与恢复 生态学、生态安全评价等。
    近年来,我国生态学研究取得了突出进展,但生态学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 高。今后将进一步支持创新性强、多学科交叉以及新兴分支学科的申请项目;面向国际 生态学基础研究前沿,结合我国生态与环境科学问题,优先支持有望取得突破的新理论、 新方法研究;鼓励依托长期野外观测与实验平台的基础研究,以及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 研究。
    从 2015 年度接收的项目申请来看,申请人在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污染生态学、保护生物学与恢复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等领域选题较多, 在行为生态学、景观及区域生态学、生态安全评价、种群生态学、分子与进化生态学以及城市生态领域的选题较少。今后将加强进化生物学研究,鼓励微进化、物种 形成与分化、谱系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加强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鼓励微生物在 生态系统和环境修复中的作用;鼓励行为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及区域生态学 等领域的研究。
    2016 年度请申请人注意:申请项目要科学问题明确、内容重点突出,注重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注重学科交叉、新技术新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 的应用;宏观尺度研究需要注重理论探索与国家需求相结合。

林学学科

    林学是以森林和木本植物为主要对象,揭示其生物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开展森林 资源的培育、保护、经营管理和利用等的一门学科。林学学科资助范围包括:森林资源 学、森林资源信息学、木材物理学、林产化学、森林生物学、森林土壤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森林健康、林木遗传育种学、经济林学、园林学、荒漠化与水土保持以及与林业研究相关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等。 近年来,我国林学基础研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分支学科发展不平衡:木材物理和林产化学的申请项目较多;森林培育学、森林土壤学和森林经理学申请项目数较少,呈现萎缩趋势;一些重要领域如森林培育学和经济林学等未能凝练出本领域重要的基础 科学问题。
    林学基础研究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要适应国家林业发展需求,研究选题和立项应 注重在林业实践中寻求关键科学问题;二是研究对象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研究周期长,开展连续研究尤为重要。今后,本学科将继续加强森林培育、森林健康和森林资源利用 等核心领域的基础研究。并在林下资源培育、潜在模式树种遗传转化及基因功能验证体系、林木种质资源分析与评价、常规育种理论基础、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森林培育基础、经济林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重大森林灾害成灾规律与可持续控制、森林退化与恢复机 制、森林大尺度多目标经营、森林信息化平台构建、非木质高值资源挖掘、园林植物引 种安全、园林树木的环境功能与景观评价等领域倾斜支持。
    2016 年度请申请人注意:针对科学问题凝练研究题目,题目应当简练明确;根据研 究对象和内容,填写最为详细的申请代码和研究方向。本学科不受理以动物为研究对象 的有效活性成分药物学功能验证的申请项目。
 

生命科学三处

 
    生命科学三处的资助范围包括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生物 力学与组织工程学。

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

    生物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生物学问题的一门交叉学 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并在 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活动规律的学科。本学科主要资助范围包括:①生 物大分子及复合物结构计算与预测方法、蛋白质晶体学、核磁共振波谱、生物质谱、电 镜、小角散射等研究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复合物及膜蛋白结构生物学 研究,以及发展新的结构生物学方法用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和功能研究;②生物大分子之间(包括生物大分子与活性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③蛋白质翻 译后修饰对蛋白质稳定性及功能的研究;④蛋白质与多肽、核酸生物化学、酶学等传统 生物化学研究;⑤糖脂代谢及蛋白质、核酸代谢调控分子机制研究;⑥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及合成生物学研究;⑦生物膜脂质与膜蛋白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的研究;⑧多糖和糖复合物的研究;⑨环境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机制,以及微重力、 太空辐射等空间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等研究;⑩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新 方法、新技术研究,包括发展新的结构生物学方法用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 和功能研究。
从近 3 年本学科接收和资助情况看,项目申请数较多并获得资助较多的领域包括: 结构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等;结构生物学是本学科重要研究领域,其中蛋白质 晶体学仍然是结构生物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蛋白质结构研究方面,蛋白质复合物、 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项目申请逐年增多;冷冻电镜的研究队伍和申请项目数量都有了比 较快的发展;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申请数量没有大的变化;在生物 大分子相互作用方面,有不少研究集中在信号通路各个重要环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 用、鉴定和发现信号转导网络的新组分、揭示其在信号转导中的功能等;在核酸生物化 学方面,涉及非编码 RNA 和 RNA 转录后修饰、R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生命活动中 的多样功能和调控机制的项目申请数量逐年增多;在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跨膜信号转 导、物质跨膜转运等方面,申请书数量不多但申请项目水平和质量相对较好;生物大分 子结构计算与理论预测、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申请课题比较好地体现了学科交叉和整合生 物学研究的特点和趋势;电离、电磁辐射等对机体的生物效应和作用机制申请研究深度 不够;蛋白质组学方面 2015 年度的项目申请在创新性上仍有待加强;多糖与糖复合物 研究近年来在糖链结构测定方法学方面有了较好进展、环境生物物理方面的项目总体稍 弱;其中声生物物理、光生物物理以及空间生物学等方面研究项目申请数量较少;生物 物理、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涉及面广,尽管多数仍属一般方法,并不是具 有开拓性的新技术和方法。但是,近年来在发展学科交叉手段,开拓新技术、新方法方 面开始有了一些有创新思路的申请,应鼓励和支持。
    作为研究对象是生物分子并侧重方法学的学科,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科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在分子水平及分子空间结构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活 动规律相关课题,并重视和支持试图借鉴数学、信息科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开展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包括合成生物学等研究。对糖生物学、脂质生物化学、环 境生物物理以及空间生物学等偏弱的,但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学科领域给予一定扶持和 鼓励。

免疫学学科

    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中一门 基础性、支柱性和引领性的前沿学科,是连接基础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免疫学学科资助范围包括: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免疫遗传、生殖免疫、黏膜免疫、疫苗学、抗体工程学和免疫学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等。 本学科资助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①免疫分子的表达、结构与功能,免疫识别的结构基础,固有免疫的识别、活化及效应机制,抗原加工和提呈的分子机制,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结构、功能和免疫病理;②免疫系统的发育与进化,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分 化、活化、迁徙、组织分布和功能调控;③感染免疫应答,肿瘤免疫应答,自身免疫应 答,风湿免疫,超敏(过敏性)反应,炎症的发生、发展与消退,非感染性炎症病变的 机制与干预;④免疫耐受及异常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移植排斥与免疫耐受机制;⑤免疫 调节分子和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机制,免疫反应、免疫调节异常与免疫缺陷,神经– 内分泌–免疫网络,代谢与免疫调节;⑥免疫分子的遗传多态性,免疫应答的表观遗传 调控,免疫相关疾病的遗传学基础,进化与比较免疫学;⑦母–胎免疫与耐受机制,生 育的免疫调节与干预,生殖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机制;⑧黏膜免疫的分子与 细胞作用机制以及组织器官的局部免疫特性及调控机制;⑨疫苗的设计、构建、研制 与评价,疫苗佐剂的研制与优化,疫苗的递送系统及效应和机制研究以及抗体的表达 与制备;⑩抗体的结构与功能,抗体的设计、筛选与优化,抗体的重组与改型,免疫 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型研究体系。
    从 2015 年度接收的申请项目来看,研究内容覆盖面较广,研究水平明显提高:大 部分申请项目有较好的研究基础;一些项目分析了实验技术路线失败的可能性并提出了 替代解决方案;部分项目能提出创新性科学假说并开展系统性研究。但仍然存在一定不 足:对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进行追踪的较多,坚持在同一个研究方向上形成特色研究的较 少;缺乏实质性的学科交叉研究等。
    2016 年度免疫学科鼓励具有原创学术思想的项目申请;鼓励申请人从前期研究和实 践中凝练科学问题,围绕具体科学目标进行深入的机制探讨;鼓励建立有特色的研究体 系和技术平台,重视免疫学研究中各种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鼓励开展神经免 疫学、免疫代谢、系统免疫学、免疫组学和计算免疫学的研究;鼓励与表观遗传学、干 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鼓励开展与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 常相关的研究,支持基础与临床的合作研究。

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学学科

    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学学科是生命科学与其他领域交叉的学科,资助范围包括:生物力 学与生物流变学、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学、生物图像与生物电子学、仿生学和纳米生物学。 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领域主要涉及:分子–细胞层次的力学–生物学与力学–化学耦合、组织–器官–系统等方面力学特性与机制、生物力学仿真与建模、生物材料力学等。
    生物材料领域主要涉及: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植入、介入性和人工器官生物材料,药物、基因载体生物材料,生物材料的表界面及其生物效应,生物材料的生 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等。
    组织工程学领域主要涉及人体正常组织与器官的再生与构建,以及肿瘤等异常增生组织体外三维再造与相应模型系统研究等。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组织与器官:皮肤、骨与 软骨、神经、血管与心脏、口腔颅颌面、眼、耳鼻喉、肺与气道、肌与肌腱、肝胆、胰、 肾、膀胱与尿道、生殖系统等。
    生物图像与生物电子学领域主要涉及: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分析、生物医学成像与 分析、生物医学传感、生物医学检测的器件及系统等。
    仿生学领域主要涉及:分子仿生、功能仿生及其机理、仿生材料、仿生表界面、仿生制备及其机理、仿生器件与系统等。 纳米生物学领域主要涉及:纳米生物检测、纳米载体与递送、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生物安全性与伦理学等。 从近几年的申请项目来看,上述各个分支学科发展极不平衡。在生物力学领域,2015年度的申请项目仍然集中在细胞与分子生物力学、骨关节与运动生物力学,其他组织器官的生物力学申请项目偏少;在组织工程学领域,2015 年度的申请项目集中在骨和软骨 组织工程、口腔组织工程、干细胞移植与组织再生,而其他重要生命器官组织工程以及 组织工程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申请项目偏少;在生物图像与生物电子学领域,生物医 学信号检测与分析、生物医学传感、生物医学检测的器件及系统的申请项目偏少;在纳 米生物学领域,纳米生物安全性评价申请项目较少;另外,仿生学领域总体申请项目仍 然偏少。从 2015 年度获资助的项目水平上看,大部分项目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并提 出了明确的科学问题,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原始创新性不足,缺乏不同分支学科间的 实质性交叉合作,沿着同一研究方向以应用为导向的长期持续深入的基础研究较少。
    2016 年度本学科将继续鼓励科学家在生物力学、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生物电子、 仿生学和纳米生物学领域间开展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尤其鼓励并扶持在组织 与器官生物力学领域开展基础与实际应用结合的基础研究;关注生物材料与机体相互作用 机制的深入探讨;鼓励针对重要组织/器官工程化构建与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 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继续扶持组织工程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利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和技 术探索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继续鼓励生物医学图像与电子学、与生物医学系统研 究相关的仿生学以及纳米生物检测、纳米生物效应以及安全性评价方面的项目申请。
    特别提醒申请人注意:非生物学医学用途的生物材料以及非医学用途的仿生学研究 不在本学科受理范围。

生命科学四处

    生命科学四处的资助范围包括神经科学、生理学与整合生物学以及心理学三个学科。

神经科学学科

    神经科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讨人和动物行为、认知活动的本质与规律。 其研究目的是在各个水平和层次上阐明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脑的高级功能。
    本学科的资助范围包括分子神经生物学、细胞神经生物学、发育神经生物学、系统 神经生物学、计算神经科学、感觉神经生物学、行为神经生物学、神经信息学、认知神经生物学、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异常以及神经科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等。
    从2015年度本学科接收情况来看,分子神经生物学和细胞神经生物学两个申请代码下的项目申请数量较多,约占学科申请总数的 40%(研究方向涉及神经可塑性、 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及学习、记忆和行为的神经机制等)。其次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 能异常,约占学科总申请量的12%,主要涉及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研究;但神经科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计算神经生物学和神经信息学 申请代码下的申请数量依然偏少。从资助情况来看,获得资助的项目其选题普遍具 有较好的创新性,科学问题明确、研究内容深入、研究方法得当,可行性较好。获 资助较多的研究领域包括:神经干细胞的产生、维持及分化,学习、记忆及行为的 神经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突触功能及神经可塑性,精神 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等。
    2016 年度本学科继续鼓励探索认知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解析脑高级功能的分 子、细胞及其神经环路机制;鼓励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提高神经科学研究的水平;从 分子、细胞、环路和整体等不同层面阐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鼓励 神经科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
    特别提醒申请人注意: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认知心理学项目请到心理学学科申请。

生理学与整合生物学学科

    本学科包括生理学和整合生物学。生理学是研究生命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调 控的科学,资助范围包括机体在生理状态下的各个系统功能及其稳态维持机制,以及病 理生理状态下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失衡及机制研究。整合生物学资 助从分子到整体水平开展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研究,是探讨生物功能、表型、行为以及 相关信息传递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本学科强调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多层次上 开展创新性研究,以阐明机体功能稳态维持及失调的机制。
    从 2015 年度本学科接收情况来看,循环生理学申请主要包括血压调控、血管生理稳态维持、血管功能异常及机制、心脏节律维持及心律失常、心肌损伤修复及功能 改善;呼吸生理学包括呼吸动力学、呼吸系统结构、功能的调节及异常、呼吸中枢 与呼吸调控、肺血管平滑肌及肺动脉高压;消化生理学包括肝胆胰功能及其调节机 制,糖脂代谢调节及失调机制,消化道屏障、肠道菌群、肠道内分泌功能调节、胃 肠动力调节;泌尿生理学包括肾小球结构与功能、肾小管分泌与重吸收、肾脏血流 动力学、肾脏内分泌功能及调控机制;生殖生理学包括生殖过程的调节机制、生殖 细胞发生与成熟、卵巢功能、胚胎着床及胎盘形成及功能;神经系统研究包括脑缺 血、缺氧、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器官的交互调节;运动生理 学包括运动对各器官结构、代谢、功能的影响以及与相关疾病防治;人体解剖学主 要包括应用解剖学、数字解剖学和体质人类学;组织胚胎学包括正常及异常胚胎发 育的调控机制、组织损伤及修复与再生的机制;内分泌生理包括经典及非经典内分 泌器官、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及调控、营养与代谢、微量元素的作用与稳态调节;血 液生理包括造血调控、凝血纤溶、血细胞功能及异常等。今后本学科将继续鼓励衰 老及生物节律相关的创新性研究,鼓励开展机体功能稳态维持及失调中组织(或器 官)间的交互作用的整合性研究。2016 年度将继续鼓励以疾病为模型针对本学科的 共性和基础性科学问题的研究申请。
    特别提醒申请人注意:本学科不受理有关植物、中医、野生动物(比较生理学除外) 及畜禽相关的项目申请。

心理学学科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研究目的是在分子、基因、生理、脑、行为、 群体、计算建模等各个水平和层次上阐明认知、情绪、动机、智力、意识、人格等心理 现象的发生、发展、表现和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科学实验和定量分析的引入使得心理学从哲学思辨中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由于研究 对象的复杂性,心理学研究呈现多层次和多角度并存、分支学科逐渐细化,一系列新兴 交叉研究领域逐步形成的趋势。借助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医学科学和工程科学等的新 技术、新方法,心理学的多个分支领域对于心理活动物质基础——大脑及其结构、功能 进行不断地诠释和解析。
    本学科资助范围包括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发展心 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个性心理学、遗传心理学、运动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应激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以及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深度交叉的认知语言 学、认知模拟和认知的脑结构与神经基础等。
    我国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并不平衡。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向发展较快,而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方向发展则相对薄弱。目前乃至今后几年,在感知觉信息处理与多通道整合、注意与意 识的认知神经机制、学习与记忆的心理过程及其生物学基础、情绪与行为调节的心理生 理基础、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机制、人类个体认知与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心理 疾患的发生机理与早期识别等领域有望取得重要进展。
    从 2015 年度心理学学科接收情况来看,认知心理学的申请数量最多,约占学科申 请总数的 25%,其次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等,各约占学科申请总数 的 10%左右;而遗传心理学、应激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和认知模拟的申请数量偏少。从 获资助情况来看,认知心理学中的感知觉信息加工、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和思维决策与 问题解决,发展心理学中的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行为与认知及 医学心理学中的心理疾患等研究领域获资助较多。
    2016 年度心理学学科将加强对工程心理学、人格心理学、遗传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等领域的资助;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支持采用现代神经影像、基因分析、脑刺激、光 遗传、大数据分析、系统追踪等技术和方法,推动对心理活动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鼓 励提出和发展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提高国民心理 素质;加强对人类个体与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鼓励以人为对象的认知科学研究。
 

生命科学五处

    生命科学五处的资助范围包括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发育生物学与 生殖生物学三个学科。

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学科

    遗传学是在分子、细胞、个体和群体等水平上开展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研究的学科。 生物信息学是研究生物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和应用的交叉学科。
    本学科主要资助范围包括:人类遗传学、植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群体遗传学、进化遗传学、行为遗传学、化学 遗传学、统计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等。
    遗传学领域重点关注:生物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包括重要功能基因的鉴定、分析 及其调控规律,遗传多样性,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重要生物类群遗传变异的演化模式 和机制;人类疾病的遗传学基础,包括基因组功能变异鉴定、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发现及功能验证、疾病预测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以模式生物为材料研究遗传基本规律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遗传操作系统及遗传育种新方法、新技术;重要动植物、 微生物资源和特色生物资源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分子遗传解析;极端或特殊环境下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分子基础;新兴遗传学领域如化学遗传学、光遗传学、表型组学、3D基因组学等。
    2015 年度动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植物和动物细胞遗传学申请项目较少,这些 领域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国内已有一定基础,希望申请人从前期研究中凝练 出科学问题,提出项目申请,本学科将考虑予以倾斜支持。人类遗传学中遗传与变异是 新设立的申请代码,主要支持人类遗传与变异的机制研究。2016 年度遗传学将继续鼓励 和支持对遗传学基本机制和规律探讨的项目。
    生物信息学领域重点关注:发展新的算法和分析技术,用于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 与进化;整合组学数据与系统生物学分析;生物大数据的整合、标准化和可视化的方法 研究;分子模块和网络的设计与合成;生物网络的研究等。鼓励生物信息学分析与生物 实验验证相结合。
    本学科将继续支持和鼓励遗传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交叉研究。

细胞生物学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的基础性学科。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主 要是在分子、细胞、组织和个体水平上研究机体内环境中细胞的结构、功能、表型及 其调控机制,并重视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对细胞生命活动在时空上精细的分子调节 机制及复杂的调控网络进行系统研究,阐明生物体表型和功能异常产生的细胞生物学 机制。
本学科的主要资助范围包括:细胞及细胞器的结构、成分及组装机制,细胞生长、 分裂与细胞周期调控,干细胞生物学,细胞分化,细胞极性,细胞衰老,细胞自噬,细 胞死亡,细胞运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外基质,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呼吸与代谢,细 胞命运决定,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环境、细胞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 技术和新方法等。
    细胞及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研究一直是本学科资助的重心。鼓励申请人将生物大分子 的合成、修饰、降解、定位、转位,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组装、解离及其组分活性的时 空变化,与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的动态变化相互联系起来开展研究;鼓励申请人利用细 胞模型和模式生物,结合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及细胞成像等研究技术和方 法,开展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
    2015  年度接收的项目申请中,细胞生长与分裂、细胞外基质、细胞极性建立、细胞物质运输、细胞代谢、植物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新方法等领域的项目较少,这些领域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学科将在资助过程中给予持续关注及倾斜资助。希望 申请人从前期研究中凝练出科学问题,提出项目申请。细胞变异及转化是近期新设立的 申请代码,主要支持人体细胞变异与转化的机制研究。2016 年度本学科继续强调功能和 机理性研究,重视新研究方法和手段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使用,积极推动单细胞水平、 细胞原位、实时、动态与定量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发展,注重揭示与细胞功能和生物学效 应相关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的研究项目。

发育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学科

    本学科资助范围包括动植物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三个研究领 域,研究内容涉及人、动物和植物的配子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组织器官的发生、稳 态维持、损伤修复与再生等重要生命过程的基本规律。
    发育生物学的资助范围主要包括:胚胎细胞增殖和迁移;胚胎极性决定;胚层 诱导和分化;细胞谱系与命运决定;组织器官形态发生;组织器官生长与大小控制; 器官稳态维持、损伤修复与再生;发育的信号转导机制;发育异常与疾病模型;发 育机制的进化;环境对发育的影响;植物的授粉、受精、合子激活;胚胎胚乳发育; 营养与生殖器官发生与发育;开花诱导;配子体发育的信号转导以及环境对植物发育的影响等。
    生殖生物学的资助范围主要包括:性别决定;性腺分化、生殖器官的发育与衰老; 原始生殖细胞命运决定、特化、迁移和增殖;配子发生和成熟;植物的花药与子房发育; 卵泡发育和排卵;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互作;生殖器官体细胞的发育;精卵识别和受精; 早期胚胎发育和着床;无融合生殖;遗传、表观遗传对生殖的调控;环境与微环境对生 殖健康的影响;生殖相关疾病发生的生物学机制;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生育调控;生 殖内分泌的调控作用等。
    干细胞生物学的资助范围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生殖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植 物干细胞;茎尖与根尖生长点;植物形成层;细胞重编程与诱导多能干细胞;体细胞 核移植;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干细胞的静息与激活;干细胞增殖和多能性维持;干 细胞的自我更新;干细胞基因组稳定性;干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干细胞定向分化; 干细胞衰老;干细胞恶性转化;干细胞与微环境;干细胞的免疫原性;细胞的去分化 与转分化等。
    在 2015 年度接收的项目申请中,发育生物学与干细胞领域申请项目数较多,一些 项目瞄准国际前沿,选题准确、起点较高;生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密切结合人类生殖 医学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部分项目来源于医学临床实践的基础研究,选题兼顾了基础性与应用性,体现了基础研究向临床医学转化的研究趋势。今后本学科将继续鼓励
发育生物学与干细胞领域的申请人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工作,鼓励生殖生物学 领域的申请人开展与人类生殖医学需求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并在这一领域给予倾 斜资助。
    现代发育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研究强调在体、连续、动态,注重多细胞、多基因的 协同作用,关注发育和疾病的关系,鼓励利用模式生物探讨发育和生殖的分子调控机理;鼓励建立发育和生殖相关疾病模型。在植物发育与生殖研究领域鼓励为现代分子育种提 供理论指导的基础性项目申请。鼓励发展发育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生命科学六处

    生命科学六处的资助范围包括农学基础与作物学、食品科学两个学科。

农学基础与作物学学科

    本学科主要资助以农作物及其生长环境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基础研究。重点研究农作 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农作物与环境相互关系、农作物遗传改良、农作物生产等相关科学 问题,涵盖农学基础、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生理、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及 作物种子学等分支学科。
    作物种质资源分析与创新、作物重要性状形成的遗传和分子机理、作物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作物高产理论和资源高效利用规律及作物种子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是目 前作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本学科支持科研工作者以作物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 的科学问题为导向,重点围绕上述领域开展的基础研究。积极支持针对作物科学前 沿和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将基础生物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与农业生产和农 艺性状紧密结合的基础研究,鼓励信息技术、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与作物科学 结合的研究;鼓励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抗逆以及资源高效利用开展的作物 生理机制与栽培调控研究;鼓励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农作物品种及其亲本和后代为 材料,开展栽培、生理和遗传学的系统研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种质资 源创新及相关理论研究。
    从项目申请来看,近年来从我国农业生产需求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的项目申请 有所增加,围绕农学基础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更加明显,依托单位 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但依然存在下列主要问题:①普遍重视农作物基因组研究,但在此基础上对生理学和遗传学机理的揭示不够;②注重跟踪国际研究热点,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基础研究支撑应用研究的能力不强;③多数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不够;④在农业信息学领域,借用物理方法(光谱、红外、 遥感、3D  照相机等)获取农业信息的研究项目较多,但理论深度不够且实际应用比较困难;⑤部分申请书写作不规范、不严谨,如在研究基础和个人简介部分存在内容失实或不准确,尤其是代表性研究成果列表中申请人未能如实反映本人或其他作者对文章的贡献。
    本学科项目申请应以农作物及其产品为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不能偏离这一 研究主体,否则不属于本学科的资助范围。鼓励新理论、新技术与传统方法、实验室工作和田间试验的密切结合,优先支持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 本学科不受理以农业动物、动物产品、微生物、果树、蔬菜、中药材、藻类、林木和拟南芥等为研究对象的申请。填写申请代码时,请准确填写申请代码 1 到最末一级代码(4 位数或 6 位数申请代码,如:C1302C1305C1306C1307C13XXXX),否 则将不予受理。

食品科学学科

    食品科学主要研究食品及其原料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营养、安全等特性、食品 贮藏加工原理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理论与方法。该学科融合了生物学、化 学、物理学、营养学、微生物学、农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包括食品原料学、食品生 物化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学、食品贮运保鲜学和食品安全学 等分支学科。
    食品科学学科主要资助以食品及其原料为研究对象的食品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 资助范围包括食品原料学基础、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发酵与酿造、食品营养学、食品加 工生物学基础、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2016 年度本学科优先支持制约 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鼓励研究工作创新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强的申请项 目,鼓励实质性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在食品营养学领域优先支持食品组分相互作用、食 品贮运与加工过程中的营养品质变化、食品营养学、膳食结构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在食 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领域,优先支持为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而开展的基础研究以及加工贮 藏过程中组分变化、有害物形成与控制研究。
    2015 年度项目申请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少数项目偏重工艺和产品开发;②部分 项目研究内容偏离本学科资助范围,如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中部分项目侧重于与疾病 预防和治疗相关的研究;③部分申请书写作不严谨、不规范,申请代码填写不准确, 特别是个人简介部分内容失实或不准确;④部分申请人研究工作的连续性不够;⑤部 分项目研究内容分散、范围过宽,关键科学问题凝练不够等;⑥部分项目学术思想创新不足,跟踪性研究较多,深度不够,如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部分项目偏重于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简单的功能研究;⑦食品检验学有不少项目偏重同种检测方法在不 同领域的简单应用。
    本学科不受理以下项目申请:①保健品相关研究项目;②以包装材料与食品机械、食品加工工艺、产品开发和食品化学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项目;③食品和食 品成分预防与治疗疾病研究;④药物开发研究;⑤涉及动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生理 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项目;⑥直接利用人体开展的临床前期的试验研究。
 

生命科学七处

   生命科学七处的资助范围包括植物保护学、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两个学科。

植物保护学学科

    植物保护学的资助范围包括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田草害、农田鼠害及其他 有害生物以及植物化学保护、生物防治、农业有害生物检疫与入侵生物学和植物保护生 物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植物保护学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 快速发展。一方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手段深入揭示植物抵御有害生物的分 子机理及有害生物灾变规律,另一方面应用生态学和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有利于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控制和资源节约的有害生物可持续 治理理论和技术体系。
    2015 年度本学科项目申请存在的主要问题:①部分申请项目的科学问题不能很好地 切入我国农业生产实际,选题研究价值不大;②跟踪或仿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象仍然 存在,有些申请项目简单地将其他研究方法(或材料)嫁接到另外一个材料(或方法) 上,缺乏研究的创新性;③重视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的研究,对田间条件下的验证研究重 视不够;④部分项目申请题目过大或内容过多,科学问题凝练不够准确,研究内容重点 不突出,缺乏研究深度,研究工作系统性和延续性不强。
    2016 年本学科将继续鼓励申请人以国家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 环境安全等国家需求为导向,把握相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农业生 产实际中凝练科学问题,更加注重植物保护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原始 创新,更加注重研究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在研究内容上,鼓励微观与宏观相结 合,研究揭示农作物-有害生物-环境(生物和非生物)的互作机理、有害生物种群 演化与灾变规律、有害生物监测与预报、有害生物可持续综合防控、农药毒理及安 全使用等基础和应用基础性问题;鼓励植物保护学与遗传育种学相结合,研究阐明对有害生物具有抗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抗性机制;注重结合我国农作物不同产区生态特点,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栽培措施改进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带来的新的科 学问题。在研究手段上,鼓励新理论新技术与经典或传统研究方法的结合,注重实 验室研究和田间试验验证的密切结合,优先支持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工作积累的研究项目。在交叉学科申请项目的撰写过程中,应以解决植物保护学的科学问题为目标。 继续扶持“农田草害”、“农田鼠害”以及“农作物病虫测报学”等研究领域的优秀项目,促进植物保护学科的均衡协调发展。 本学科项目申请应注重以农作物有害生物为研究对象,以防治或控制有害生物危害为科学目标,否则不属于本学科资助范围。本学科不受理以林木与模式生物(拟南芥、 果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项目申请。请申请人准确填写申请代码至最末一级。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学科

    本学科包括园艺学和植物营养学两个研究领域。 园艺学的资助范围包括果树学、蔬菜学与瓜果学、观赏园艺学、设施园艺学、园艺作物采后生物学和食用真菌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我国在园艺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园艺作物产品器官发育与成熟、品质形成与 调控、逆境应答与适应机理等方面,以及利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进行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和资源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植物营养学的资助范围包括植物营养遗传、植物营养生理、肥料与施肥科学、 养分资源与养分循环、作物-土壤互作过程与调控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 究。当前,植物营养学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的需求,将进一步 关注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交叉研究,根际微生物群落与养分高效利用研究 以及有害元素阻控的耦合机制研究;加强肥料与施肥科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 尤其注重植物营养元素与水分高效利用的耦合机制以及水肥一体化中的基础理论和 方法研究。
    2015 年度园艺学项目申请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从我国园艺生产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 提出和凝练科学问题不够;②移植和跟踪性研究较多,原创性和系统性不足;③一些设 施园艺学的项目,忽视了设施园艺环境及其调控研究与园艺作物生物学问题的结合。植 物营养学项目申请存在的主要问题:①较多重视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研究,缺乏与植物 营养生理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相结合的生物学研究;②关于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 的实质性交叉研究较少,农业废弃物养分资源化利用机理研究不够,缺乏根土互作、根 际微生物与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机制研究;③养分资源与施肥科学的基础研究力量偏 弱,水肥耦合机制研究项目较少。
    2016   年度,本学科将继续鼓励从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和生产实际中提出和凝练科学问题,鼓励研究技术、方法和手段创新,优先支持原创性、连续性、系统 性和特色性研究。园艺学支持以园艺作物为研究对象,以产量、品质和抗性等农艺 性状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项目;积极扶持起源于我国或重要野生园艺作物种质资源评价、优异性状挖掘与利用研究;鼓励开展园艺作物越冬休眠、开花童期、砧穗互作、 器官形成与发育等特异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设施园艺学的项目申请,应突出设施环境及其调控与园艺作物生物学问题的有机结合。植物营养学鼓励开展作物高效利用 养分的遗传育种、生理与分子机制,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与调控,以及土壤水肥耦合机制及其对作物有效性的深入研究;积极鼓励实验室研究在田间的试验验 证;积极扶持“肥料与施肥科学”、“养分资源与养分循环”领域的优秀项目,促进植物营养学的均衡协调发展。
    本学科不受理以林木及模式植物拟南芥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项目申请。请申请人准 确填写申请代码至最末一级。
 

生命科学八处

    生命科学八处的资助范围包括动物学、畜牧学与草地科学、兽医学和水产学四个学科。

动物学学科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分类、发生、生理、行为、生态、进化和遗传等生命现 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应用, 丰富了动物学的研究内容。动物多样性、个体发生、系统发育、协同进化、表型进化、 动物的行为和适应性等研究已成为热点,动物分类学、动物地理学、动物资源利用及保 护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和整合,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受到重视。
    近年来接收项目的情况表明,一些分支学科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并在国 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申请的项目无论选题科学性还是设计合理性,尤其是学术思 想的创新性,较过去均有明显提高。但项目申请中还存在某些问题,如过分追求热 点而忽视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立项依据的阐述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不够 充分,前期工作基础积累不够,没有提供具体的研究进展和详细研究内容,缺乏明 确的科学问题或科学假设,或目标过大过高,资金预算不切实际。个别项目有重复申请的现象。
    今后一段时期,对未知动物物种的发现和描述,对已知动物物种的厘定和分类地 位的修订,仍是分类学资助的重要内容;海洋动物的分类将予以重视;以进化为核心的动物形态发生、系统发育、动物地理学和生活史对策的研究是当前的重要领域;鼓励野生动物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方向的研究;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和实验动物 模式化受到重视。加强濒危动物保护、重要资源动物可持续利用、有害动物控制、外 来入侵动物相关的生物学以及生物安全的研究;对我国特有动物类群以及基础薄弱地 区的研究将继续给予扶持。提请申请人注意:以家畜、家禽为对象的研究不属于本学 科资助范围。
    本学科更加侧重动物学基础研究,鼓励根据我国动物资源的特色和区域特点,结合 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原创性的探索;鼓励跨学科的交叉性研究。

畜牧学与草地科学学科

    畜牧学与草地科学是研究畜禽生长发育、饲养、繁育及其产品利用、草地植物资源 以及优质高产饲草及资源综合利用,使草地环境得以维持、草地及畜禽生产效率得以提 高的科学。
    畜牧学与草地科学资助范围包括:畜禽资源、家畜遗传育种学、家禽遗传育种学、 畜禽繁殖学、单胃动物营养学、家禽营养学、反刍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畜禽行为学、 畜禽环境学与畜牧工程、草地与放牧学、草种质资源与育种、草地环境与灾害、牧草生 产与加工、草地植物生理与功能基因组、养蚕学和养蜂学。
    2015 年度本学科接收和资助的项目涉及学科的各个领域,其中在畜禽遗传育种学、 畜禽繁殖学、单胃动物营养学、反刍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和草种质资源与育种等方面项 目数量较多,而且在某些研究方面已形成特色,但在畜禽资源、畜禽行为学、牧草加工、 养蜂学、养蚕学等方面项目数较少。总体来看,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性有所提高,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畜禽资源研究偏向于功能基因挖掘,缺少遗传资源评价、保种理 论和方法的基础研究,部分项目选题与畜牧生产实际问题脱节,基础研究支撑应用研究 能力不强,重视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但对畜禽生理和遗传机理研究深 度不够。
    2016 年度,本学科将继续重视畜、禽、草、蚕和蜂资源在优异基因的发掘及良种培 育相关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加强畜禽遗传育种、营养、繁殖及饲料与牧草高效生产与 利用的基础研究。对畜禽环境与污染、畜禽行为与福利,草类植物生理适应机制及牧草 生产与加工,养蚕学和养蜂学等研究予以适当倾斜支持。鼓励申请人在原有工作基础上, 开展原创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研究工作,对前期科学基金项目完成质量高的给予倾斜。
    本年度项目申请注意事项:①应以畜、禽、草、蚕和蜂为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的 交叉不应该偏离上述研究主体,否则不属于本学科的资助范围;②项目选题既要注重国 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也要重视具有应用前景的基础性问题研究,避免纯粹的跟风研究;③根据研究内容,准确填写至最末一级的申请代码。

兽医学学科

    兽医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研究涉及动物疾病、 人兽共患病、公共卫生、实验动物及兽药工业等领域,并形成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
    本学科以动物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支持动物传染病、人兽共患病、群发性普通病 和比较医学的基础研究,资助范围包括:基础兽医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免疫学、兽医 寄生虫学、兽医传染病学、中兽医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和临床兽医学。
    2015  年度接收和资助的项目涉及学科的各个领域,其中兽医传染病学、基础兽医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和兽医免疫学等方向项目数量相对较多。部分项目申请能够瞄准本 领域的国际前沿,注重选题的创新性,积极推进研究工作与国际接轨,但是还存在着一 些问题,如一些项目申请盲目跟踪国际研究热点,科学问题凝练有待提高;对兽医病理 学、中兽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重视不够。
    今后,本学科将继续鼓励重要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病原生物学、感 染致病与免疫机制的研究,同时加强基础兽医学、动物非传染性疾病、兽医基础免疫学 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相关研究,对兽医病理学、中兽医学等领域予以适度倾斜支持。
    2016 年度本学科要求项目申请以动物疾病为主体、以保障动物健康为目的,与其他 学科交叉的申请项目不应该偏离上述研究领域,否则将不予受理。特别提示申请人注意: 有关小鼠、大鼠等动物模型的项目必须是为了解决兽医学的问题。

水产学学科

    水产学是研究水产生物的发育、生长、繁殖、遗传、生理、免疫等基本规律及养殖 生态、养殖工程、营养与饲料、病害控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学科。
    本学科资助范围包括:水产基础生物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水产资源与保护学、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养殖学、水产生物免疫学与病害控制、养殖与渔业工程学、 水产生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015 年度接收和资助项目较多的方向有水产生物免疫与病害控制、水产基础生物 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水产资源与保护学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在水产生物的 重要经济性状、水产动物重要病原的分子特征和致病机理等方面开展比较深入的研究, 在若干方向形成了研究特色和优势。从项目申请和评审情况来看,总体上学术思想的创 新性有所提高。然而,围绕水产学重要科学问题的原创性项目尚少,对具体科学问题的 凝练和阐述能力有待提高。
    2016 年度希望申请人立足本学科研究领域,把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结合已有的 工作基础,开展原创性的研究。避免盲目强调新技术手段而忽视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练; 模式生物的研究应立足于水产学科的科学问题。本学科鼓励以水产学研究为主体的交叉 与合作研究,充分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养。今后,本学科将继续鼓励研究 养殖对象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与基因功能、重要水产病原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 宿主免疫与疾病防治、主要水产养殖生物繁殖与发育的分子基础和调控机理以及水产动 物营养物质利用和代谢调控机制。适度倾斜资助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水产 资源养护,养殖新模式、新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23 北京智行图新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49929号-1  站长统计